Photo by Sanja Samic
節目單點我
當代不可忽視的「南方」現身
如果在盛夏臺北,一座冰山。
一個女人拖著一柄鐵鏟,一鏟接過一鏟,把冰山從這裡鏟到那裡。
切勿用「愚公移山」形容她的行徑。在盛夏的臺北,人類能移動一座冰山嗎?
她是拉泰.陶莫,澳洲籍東加原住民。她用東加語「faivā」描述自己的創作,意即「以身體為主體的藝術實踐」。身體是關鍵,因為她的現身、在場、行動、展演,我們得以近距離體認來自澳洲和太平洋島國的經驗,與他們面臨的迫切危機。
自2012年陶莫便以一系列氣候變遷與太平洋島嶼危機的藝術作品引起廣泛矚目。此次首度來台,她和她移動的冰山將與觀眾共度一段獨特的時空。冰山不可遏止的消融,除了反映極端氣候的影響,冰山之下也潛藏其他訊息:大型採礦公司在太平洋深海的開發事業,將對全物種帶來不可逆的危害。
史學家蘇吉特.希瓦桑達蘭《南方浪潮》:「事實上,我們可能來到了面海民族的故事對人類歷史有特殊作用的時刻……在海陸連結之處,反思我們這個時代誕生時發生的事,就是以鏡像的方式思考我們所有人如今面臨的挑戰。」
Photo by Rhett Wyman
藝術家|拉泰.陶莫(Latai Taumoepeau)
拉泰.陶莫生於尤拉族域(Eora Nation),以家鄉東加王國的身體展演文化「faivā」,探索其現場藝術(live art)創作,並將自小在村落、郊區教會聚會堂、社團與大學接觸過的各種舞蹈體系,加以模仿、練習又再將一切卸除。
她的faivā表演藝術實踐,聚焦於東加哲學「空間」(vā)與「時間」(tā)的相互關係,交雜今昔流俗之變,以呈現氣候危機為太平洋造成的影響;她多次展開迫切的環境運動及緊急行動,促使大洋洲帶來改變。
拉泰關注澳洲的社會政治生態,對種族、階級與女性身體等議題更是特別有感,致力將邊緣族群不被聽見的聲音,推上佈滿荊棘的前景。其作品展演跨越邊界、國家與海岸線,並被公私單位所收藏,包含書寫及出版物。
2022年獲歐洲現場藝術獎(The ANTI Festival International Prize for Live Art),亦獲2021年雪梨梅耶創作補助及澳洲國藝會潛力與實驗藝術類別補助肯定、2019年榮獲布拉格四年展優等獎(Excellence Award)。
近期她將重返祖居地,進入深海與天文航海,追尋最終極的faivā實踐。
我若越古老,作品越當代。
我的創作不是新東西。
我實踐身體(faivā),展現的是空間;我處理空間,同時也是時間;
我的身體實踐,也在於形式;我的形式,同時也是內容──
一切的一切息息相關。
「Faivā」是編排和展演社會責任的藝術
處理與地方、身體、環境的關係──
一切的一切息息相關。
作為藝術家,我拒絕分門別類,活在當下的此時此刻。
Photo by Sanja Samic
拉泰.陶莫
藝術家|拉泰.陶莫(Latai Taumoepeau)
合作藝術家|Taliu Aloua
作曲|Sione Teumohenga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
承辦單位|臺北表演藝術中心